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镜鉴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向民警汇钱就可救你弟出狱”
姐姐上当 检察出手 狱友露馅
本报记者 陈岚 通讯员 夏文花

  “为什么我汇了8000元后,人不见了,也不把我弟弟放出来?”江西的朱女士原以为交了8000元钱,就能让因盗窃被判刑的弟弟回家,但在十多天没有弟弟的音讯后,她终于向青田检察院驻所检察室道出了自己的疑虑。

  犯人家属 接到神秘电话
  2007年7月17日,江西丰城的朱女士接到了一个来自浙江青田的自称“张海国”的电话。“张海国”在电话中称,自己因赌博进了班房,曾经和朱女士的弟弟被关在同一个监室,是受朱女士的弟弟朱某的委托给她打电话的。
  朱女士心中一惊,她的弟弟朱某的确在一个月之前,因为盗窃罪被判刑10个月,现在正关在青田县看守所。
  “张海国”从电话中朱女士急切的语气听出,她很担心自己的弟弟,便趁机安慰她:“我知道你和你弟弟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很好,不过你也不要太担心,我有法子可以救你弟弟出班房。只要交出4万元,我就可疏通关系,让管你弟弟的看守所民警周某某放他回家。”
  为了进一步打消朱女士的疑虑,“张海国”还不忘现身说法,称自己也是通过这个办法出来的,另外,他还特意将民警周某某的账户留给朱女士。
  思弟心切的朱女士在“张海国”每天一个电话的劝说下,终于同意试一下这个办法。

  倾囊筹钱  欲救弟弟出班房
  但是朱女士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一下子根本拿不出4万块钱,东拼西凑也才筹到了8000元。无奈之下,她只好向“张海国”询问,那个“周民警”能不能少收些钱?
  电话中,“张海国”称“8000元也可以放回家”。他的答复让朱女士满心欢喜,赶紧将8000元汇入了户名为“周某某”的账户,并电话告知了“张海国”。
  但事后,她一直没有接到“张海国”的电话,也没有弟弟的任何音讯。朱女士用家里的电话多次拨打“张海国”手机,但一直没人接,有些疑虑的朱女士又借用别人的手机联系“张海国”,但手机那边的人说找错人了。
  十多天一直没有弟弟的消息,朱女士开始对所谓的“看守所民警”产生了怀疑。

  日常谈话  检察官获取线索
  就在朱女士筹钱“救弟弟”的同时,青田检察院驻所检察室的检察官在日常惯例谈话中,了解到周某某(他将自己化名“张海国”)取保候审后的一些蛛丝马迹,并展开了调查。
  监所科季岳蒙科长告诉记者:“我们驻所检察室每天都要与看守所一些在押人员进行日常谈话。在当时的几次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个别人员冒充司法人员向在押犯人家属敛财的事情,但并没有具体的受害人出来举证,我们只好从掌握的有限线索中顺藤摸瓜。”
  在逐步排查的过程中,部分在押人员向检察官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检察官初步掌握到在押人员朱某家人向周某某汇款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核查清楚,检察官主动和朱某的姐姐取得了联系。
  朱女士在接到检察官的电话后,终于如梦初醒,把自己汇款“救”弟弟的情况和盘托出。

  狱友起贪  骗局终被揭穿
  在检察官的多次调查下,朱女士的疑团终于得以冰释。
  所谓的看守所民警周某某,只是一个刚办理了取保候审的涉嫌赌博犯罪的嫌疑人。周某某曾因涉嫌赌博罪被青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被逮捕,与涉嫌盗窃犯罪的朱某关在同一监室。从与朱某的多次交谈中,周得知朱某至今单身,没有房子,一直住在姐姐家里。因为从小由姐姐带大,两人的感情很好,一有什么事情,肯定第一个打他姐姐家的电话。
  被取保候审在家的周某某,不仅没有痛改前非,反而靠着班房中掌握的其他在押人员的零星信息,向其家人设局。
  日前,朱女士已赶到青田,向检察官提供了当时汇款的银行凭证。在获得部分证据后,今年1月18日,青田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向县公安机关发出对该诈骗行为进行补充侦查的检察建议。随后,公安机关立即对该案进行侦查。

  检察官提醒:
  在这个案子的调查期间,我们发现了另一案子里的在押人员亲属也有这样的遭遇,说明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
  对于犯罪者的家属来说,普遍存在不惜代价帮助亲人的心理,但把希望寄托在通过疏通关系来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愚昧和不可取的。
  作为犯罪者的亲属,要看到法律公平公正,同时也要配合做好矫治工作,帮助失足亲人改过自新。